研究红学的多,研究《水浒传》的太少了。金圣叹说“吾最恨人家子弟,凡遇读书,都不理会文字,只记得若干事迹,便算读过一部书了。”但是,很多人读《水浒传》就是这样的,看个热闹,记得几个热闹的故事就以为自己读懂了《水浒传》。实际上,作为“四大名著”之一的《水浒传》,因为有着历史背景,隔着这许多年,有很多东西不被现代人了解。可以说,不懂宋朝就不会懂《水浒》,所以,自然需要读一些相关书籍来辅助阅读。
《金圣叹批评本水浒》
金圣叹,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点评家,生性狂放不羁,一生穷困潦倒。“四大名著”他独爱《水浒传》,曾直言《水浒传》是能与《史记》比肩的一部书。他认为《水浒传》的方法都是从《史记》中出来的。
金圣叹批水浒,几乎是逐句的,就跟老师帮学生批作文一样,逐字逐句。读书能读到这份上,只能用“非人哉”来形容了。他的关注点不仅在故事情节,更在于文章的写法,句子、词汇的妙处,作者的用意等。金圣叹的水浒传评本成为我国小说评点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。不读金圣叹评本水浒传,枉读《水浒传》。与《水浒传》有关的书,我首推这一本。
《从山贼到水寇:水浒传的前世今生》
这本书帮你了解《水浒传》这一本书的成书过程,水浒人物的历史原型,水浒故事的历史出处,用“前世今生”来形容恰好不过,这本书相当于《水浒传》的背景介绍,读后绝对受益匪浅。
作者为大学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、科研工作,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。
《水浒识小录》王学泰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这本书的研究性质很浓,考证严谨。翻开章节目录看比较简单,实际上大目录下还有小章节,内容很丰富。如“武举、武监、武学生”下有:
单单“武举”这一小节中又了5个主题:武举始于唐、武举制度化于宋;主导的是文人;宋代的武举考试重文不重武;考武举目的;武举没有给江湖豪杰以出路。话题最终还是回到了《水浒传》上。
这本书以《水浒传》里的描写为切入点,科普宋朝历史,选题的角度更偏重制度方面的。
作者王学泰,著名的学者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。
大家小书:《〈水浒传〉与中国社会》
以小说解说学术观点作者是萨孟武的一大特点,除了这本,作者还著有《〈红楼梦〉与中国旧家庭 》、《〈西游记〉与中国古代政治》等书,在当时那个年代很有开创性。
总得来说《〈水浒传〉与中国社会》与《水浒识小录》类似,只是角度不同,这本书主要以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的。
《水浒后传》陈忱(清)
《水浒》中,自征方腊之后回朝,所存者,除了武松损了一臂已作废人,在杭州六和塔下养老不算,其余还有三十二人。《水浒后传》便是以这些人物展开的,从阮小七开始,这些人陆续重又反叛朝廷,有占山为王的,也有漂洋过海到外国的。最牛的就是李俊了,他带人出海来到了暹罗,一路建立基业,最终做了暹罗国王,小旋风柴进给他做丞相,燕青给他做副丞相。
在《水浒后传》中,大背景就是北宋末期的历史,道君皇帝退位、宋钦宗即位,二帝被金兵俘虏的历史在后传中都有描述,而那几位在《水浒传》中作怪的奸贼呢?
“前日东京破了,有人在太庙里看见太祖誓碑:‘大臣有罪,勿加刑戮。’载在第三条。我(燕青)今凛遵祖训,也不加兵刃,只叫你们尝尝鸩酒滋味罢!”唤手下斟上四大碗。蔡京、高俅、童贯、蔡攸满眼流泪,颤笃笃的哪里肯接,李应把手一挥,只听天崩地裂发了三声大炮,兵士齐声呐喊,如震山摇岳。这里两个服侍一个,扯着耳朵把鸩酒灌下。不消半刻,那蔡京等四人七窍流血,死于地下。”
最终,蔡京、高俅、童贯这几位大恶人,按照卢俊义、宋江、李逵的死法领了盒饭。
还有,《胡适、鲁迅解读〈水浒传〉》,也可以看看,不过这本不太好买。
我是阿斗,文物考古聊历史,也说《水浒》,欢迎点赞关注!